特 點:
1、泡鹵類肉制品用防腐劑;
2、天然抗菌抑制發酵;延長了食品的保質期。
主要配料:
雙乙酸鈉、 三聚磷酸鈉、 脫氫乙酸鈉、 乳酸鏈球菌素、葡萄糖酸-δ-內酯、D-異抗壞血酸鈉等
使用范圍:
08.03熟肉制品 泡椒類禽肉,如雞爪、鴨掌、雞副、鴨副,泡椒鳳爪、紅油鳳爪、泡椒豬皮、鹵制雞翅、雞爪
使用方法:
溶解到料水中,在野山椒浸泡熬制環節中后期加入本產品,使其分散均勻。
建議用量:
按產品總量計,2-4g/kg,配合1.2﹪-1.5﹪杰陽牌抗氧化保鮮靈使用。
規 格:
1kg*20包,5kg*4包
產品簡介:
本品嚴格執行GB2760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》、GB26687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復配食品添加劑通則》。
使用方案(供參考)
泡椒鳳爪作為經典的重慶風味小吃,其口感酸爽、勁道,具有開胃解膩、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,深受廣大人群的喜愛,尤其喜好
酸辣口感的人們更是愛不釋手。泡椒鳳爪的做法隨著不同地區、不同人群的喜好口味,也會添加各式各樣的配菜和配料一同腌制在其中,比如加各種蔬菜和其他肉質材料,每一家廠家的配方和腌制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,針對市面上這一情況,本文就在傳統的泡椒鳳爪制作工藝的基礎上,根據現代人們的喜好特點,對制作工藝進行迭代升級,提升口感品質,從而使這道小吃更加符合更多人的選擇。
1.材料與方法
(1) 材料
制作所需的材料和數量,大致包含以下內容:雞爪、姜片和蔥段、料酒,用量分別為1000g,35g,30g左右。
配料:礦泉水、泡椒、干辣椒、八角桂皮、食鹽、雞精、白醋等等,用量分別為1500g,200g(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),10g,10g,10g,45g,7.5g,20g左右。
制作的工具包括:刀具、案板、鍋盆、腌制的壇子等等。
(2) 方法
工藝流程:漂洗→預熟→漂涼→刀加工→清洗→浸泡→封裝
解凍→清洗→切割(不切割)→雙氧水(清洗消毒)→預煮(七成熟)→浸漂冷卻清洗→瀝干→調制(野山椒、鹽水浸泡)→取出瀝干→包裝
2.主要工藝方法與技術要領
提要:制作1000g左右的雞爪原材料采用*的制作工藝過程是:對雞爪清潔浸泡2h左右,煮制時間控制在10min,*腌制入味的時間在6-8h左右,然后進行分包加工,真空處理。
(1)原料選擇。原料的選擇決定了口感和品質的好壞。原材料要全部選擇新鮮、品質較好的材料,這樣才能制作出皮韌肉香的特色小吃。雞爪要挑選塊大、皮質勁道、無異味等新鮮雞爪,表皮發黃或者有異味的都不能使用。如果是冷藏保存的雞爪,保存時間*要在半年以內,并且要做抽樣檢測,各項指標要符合國家的安全食品指標。泡椒對口味的影響是*的,要選擇優質、成熟的野山椒,這樣才能足夠入味。其余的配料,比如姜片、蔥段等等都要選擇新鮮,沒有變質的食材,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口味的純正。
(2)初加工。
首先,為了控制雞爪攜帶細菌,對雞爪進行前期的檢查和清潔工作
將挑揀處理好的雞爪在冷水中浸泡兩個小時左右,去除其中的殘留血漬。
研究了雞爪的清洗及漂洗工藝。為了替代過氧化氫的漂白作用,選用了食品添加劑(下同)氨水、碳酸鈉、碳酸氫鈉、氫氧化鈉為清洗助劑,以 L(亮度)值為指標,探討了清洗助劑濃度、清洗溫度和清洗時間對雞爪色澤的影響,并研究了雞爪上殘余的清洗助劑的漂洗處理。結果表明:碳酸氫鈉是*的清洗助劑,其*的清洗濃度為 1.5%,清洗溫度為 40℃,清洗時間為 40min,在此清洗條件下雞爪顏色純白,有光澤,清洗后的雞爪用 0.2%醋酸溶液,在室溫下漂洗 40min,可去除雞爪上殘余的堿液。
研究一種無過氧化氫、無輻照的泡椒鳳爪新工藝。采用單因素實驗和正交實驗,以菌落總數為指標,確定原料殺菌處理的*工藝參數:料液比1∶1.5、超聲處理時間45 min,處理液中食鹽添加量4%、白醋添加量30%。以菌落總數和感官評價為指標,確定了冷卻水中白醋的*添加量為2%,鹵水入味的條件:乳酸添加量2%、天然植物萃取物0.5%。結果表明,采用超聲波技術可有效縮短生產工藝的時間,配合自制白醋對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減菌處理,*用天然植物萃取物對泡椒鳳爪進行防腐處理,可得到在常溫下貯存6-9個月的真空包裝泡椒鳳爪成品,保證了泡椒鳳爪商品貯藏期的要求,提高了產品安全系數。
其次,配料清洗干凈,切片或者成段等等。
調味品,要先加工成較厚的片狀,用小火煮至有香味飄出,*將湯汁和食材一起放置備用。
(3)熟處理,主要是為了去油、殺菌、改善雞爪的入味。將一定量的生活飲用水注入鍋內,待水煮沸后,把所有食材和配料一同放入,煮至15分鐘左右,具體時間可以根據實際食材的烹煮效果(依據雞爪骨髓蒸出來,大骨頭無血絲,不發紅,雞爪腳心掐動來判斷)調整,需注意盡可能蒸煮均勻,盡可能保證雞爪完整,表面潔凈,不污染上其他雜色。感覺雞爪熟透之后,將其撈出用開水沖泡,冷卻。
(4)刀加工。用刀具把雞爪中不便食用的腳趾和老繭去除。
(5)冷卻。一般使用生活飲用水要求迅速冷卻(為了保持脆度嚼勁),并沖洗掉表面的油和膠質,以免腌制浸泡時水混濁,沖洗不干凈也會影響雞爪后續的口感和風味。
(6)瀝干。待水冷卻后將雞爪取出,分置容器,瀝干,避免二次污染。
(7)味汁調配。醬汁的調制是重要的一道工序。
在盆中加入1500g左右的生活飲用水
然后將之前清潔處理好的泡椒、姜片、八角、桂皮、雞精等等調味品倒入,攪拌均勻,熬制約為30分鐘。
鍋開后,放入糖,味精,鹽等攪拌均勻。
*,再一次鍋開后放入野山椒,進行熬制,熬制時間,要根據選用的野山椒的嫩老程度來控制,讓其自然冷卻,溫度為40℃-50℃加入杰陽泡爪保鮮靈,冷卻到室溫時,再加入杰陽抗氧化保鮮靈、生物型保鮮靈,攪拌均勻。湯料熬制后期的pH值要進行檢測,控制在pH4.2-4.5。
(8)腌制。把處理好的雞爪和調味汁一同放入研制容器中,研制過程一定要把控好環境的溫度和衛生情況,腌制時間大概在12-20個小時,腌漬的溫度控制在盡量低的程度,直至味道浸入雞爪內即可。
(9)抽真空包裝。把腌制好的雞爪分袋處理,并且進行抽真空處理,保證雞爪可以長時間存放。
(10)輻照殺菌
(11)成品質量指標。泡椒鳳爪的好壞比較容易判別,可以從以下幾個指標看出:首先,觀察下外包裝,看是否有破損的痕跡,比如脹包等情況。其次,雞爪的色澤,光鮮白亮,味汁通透,有淡淡的配料香味。*是味道,酸辣、無腥味。吃起來皮質脆彈,不軟。
3.優化實驗分析
(1) 熟處理對泡椒鳳爪的影響
為了研究腌制工序對泡椒鳳爪*成品質量的影響,我們特定對煮熟處理這一步驟進行了不同組別的實驗,主要是比較加熱時間對*成品口感的區別。實驗組分別設置了5組實驗,加熱煮制時長分別在3min、5min、8min、10min、12min,結果如下:煮制3min,雞爪基本未熟,外表保持原樣;煮制5min,雞爪五分熟外表保持原樣;煮制8min,雞爪九分熟,外表保持原樣;煮制0min,雞爪已經開始出現表皮軟爛;煮制12min,雞爪外表已經破損,熟爛的狀態。
從上面不同組的實驗可以得出,煮制時間控制在10min左右*,雞爪處于既煮熟外表形態又保持比較完好的狀態。
(2) 食鹽比例對泡椒鳳爪的影響
食鹽的比例對口味的影響至關重要,當然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調整,本實驗就對不同比例的食鹽量進行對比,實驗結果如下:食鹽濃度2%,雞爪入味淺,基本無味;食鹽濃度3%,雞爪有淡淡的咸味,但不足;食鹽濃度4%,雞爪口味略淡或適中;食鹽濃度5%,雞爪口味適中或略重;食鹽濃度6%,雞爪口味偏咸。
可以看出:4-5%的食鹽味汁腌制后,雞爪的咸淡適中,效果比較好。
(3) 腌制時間對泡椒鳳爪的影響
腌制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雞爪入味的程度,所以,本實驗也針對腌制時間進行了不同組別的對比,結果如下:
腌制浸泡2h,雞爪入味差,只有表皮有味;
腌制浸泡4h,雞爪口味較淡,肉質中的口味不濃;
腌制浸泡6h,雞爪口味適中,肉質有嚼勁;
腌制浸泡8h,雞爪口味微重,但外表依然完整,口感較佳;
腌制浸泡12h,雞爪入味完全,但是表皮長時間腌制略軟。
對比可以發現:雞爪在味汁里浸泡6-8小時,效果*。
(4) 調味料對泡椒鳳爪的影響
雞爪的腥味去除是制作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,對*成品的口味有極大的影響。在制作過程中,去除腥味的主要方法是用一些調味料腌制或者烹煮,從而達到去掉雞爪本身腥味的目的。
本文也進行了以下幾種去腥味的方法:
①用料酒和蔥、姜片等配料浸泡若干小時以達到去腥味的作用。
②在烹煮雞爪的過程中,加入去腥味的調味料,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下,味道更容易浸透在雞爪中,從而去除掉雞爪的腥味。這種方式去腥味的效果是*的。
③在調制味汁時,在其中加入的生姜、洋蔥、八角等都具有極強的調味作用,他們去除異味的效果都很好。比如生姜、洋蔥具
有去味提鮮的功能;洋蔥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。